朱德与唐淮源
1909年,朱德与唐淮源同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。学习期间,两人相交甚厚,结为兄弟。辛亥革命时期,两人共同追随蔡锷,组织发动云南起义,后出兵讨伐袁世凯,成长为赫赫有名的滇军将领。
1922年滇军发生内讧。朱德与唐淮源被迫离开云南。朱德赴欧留学,在德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唐淮源则留在国内,先后追随孙中山和蒋介石参与北伐革命,为国民党屡立战功。
1927年,朱德到江西组织南昌起义。唐淮源正在国民党陆军学校南昌分校任职,两人再度相遇。当时朱德急需在南昌驻军中有一个身份,以便策动起义。在唐淮源的帮助下,朱德到第三军担任了军官教导团团长,后来又担任了南昌市的公安局长。南昌起义爆发的当晚,朱德曾设下酒席,宴请驻守南昌的滇军将领。朱德此举,意在防止南昌驻军阻挠起义。唐淮源在这些将领中颇有声望,关键时刻再次出手相助。
对于朱德与唐淮源的关系,蒋介石时有耳闻。在抗日战争前,蒋介石始终压制唐淮源,只让他在军中担任副职,并一再降职。当时唐淮源军阶为少将,却从副师长降到副旅长。但唐淮源并没有因此而背叛与朱德的友情。
1937年抗战爆发,唐淮源临危受命,出任以滇军为基干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。1938年,唐淮源奉命率第三军进入山西,在阳泉火车站与朱德不期而遇,朱德此时已是八路军总司令。这次会面后,朱德领导的八路军与唐淮源指挥的第三军开始互通敌情,相互照应,多次联合作战,挫败日军前后十三次大规模攻击。1941年,日军调集大量精锐兵力进攻第三军驻守的中条山,唐淮源在接到撤退命令的情况下,仍坚持战斗。他对手下3位师长说:“中国军队只有阵亡的军师长,没有被俘的军师长,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。”最终,唐淮源四面受敌,粮尽援绝后为国牺牲。
唐淮源(1886—1941),云南江川人。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,年轻时参加过云南重九起义、辛亥革命、护国讨袁。后加入国民党,曾任国民党陆军学校南昌分校教育长、第三军军长等职。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对日作战,转战燕赵,挥师冀晋,参与冀西、晋东、晋南诸役,是抗日战争中牺牲于战场上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。
发表评论:
评论列表: